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改工作 >> 调研分析 >> 正文

 

 

 

推进牟定县“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牟定县发改局作者:杜昌辉发布时间:2016-09-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着眼于牟定县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作者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及工作部署,提出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牟定县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和思考。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二五”以来,牟定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破题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和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动力弱化,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要把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十二五”期间,牟定县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为重点,做强优势行业、做大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县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亿元,年均增长2%,高于同期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升到2015年的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骨干企业、专家工作站,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县域创新体系,对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二五”以来,牟定县研究与试验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长超过13%,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61项,其中一等奖13项,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年销售收入达89.4亿元。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6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及省级创新型培育企业42家,省重点高新技术创新产品13个。到2015年底,全县共设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

——重点领域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确定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和循环经济示范等四大领域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其中,生物产业年均增长超过 %,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光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10万千瓦和1252万千瓦,分别位居全州第1位和第1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优势日渐突出。

——骨干企业带动强劲。围绕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优势行业,全县共有  户在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地位的骨干企业。通过促进企业结构提升融资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图,助推骨干企业加强技术集成、产品创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显著。2015年,5户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3亿元。

——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依托“一园三片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已初步形成以新桥片区庄三的新材料产业园,以戌街片区为主的冶金矿产品加工产业园,以庄三片区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新桥片区为主的设备制造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初步建立以“一镇一园一街”为主要内容的牟定腐乳产业发展体系。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聚集效益初步显现。

二、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赋予历史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为我省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新兴产业跨越赶超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新常态新理念构成发展新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供给更有效的新阶段迈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云南省应着力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新业态新模式开辟发展新空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加上“互联网+”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消费需求不断向多元化、高质量、高层次变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我县应注重需求引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

(四)国家支持和区位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面向西南开发的桥头堡建设、滇中经济一体化建设规划出台支持云南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我省应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综合效应,着力创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十三五”时期,牟定县将和全国全省全州一道步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期。从全球看,科技创新孕育产业革命、金融危机催生发展热潮;从国内看,政策集中扶持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激发内生需求;从省州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及“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州委、州政府构建“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发展新格局,为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县内看,随着“昆楚大”高速复线、“楚永”高速、“牟元”高速等高等级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牟定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矿产优势和比较优势将得到有效释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更趋成熟。

同时,牟定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周边县市纷纷出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重点和突破口,产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市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我县产业发展长期以矿产品、农产品原材料等为主,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传统产业的规模扩张,缺乏创新经验和创新思维;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相对较少,没有形成有效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较小,难以弥补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弱化形成的缺口;产业配套能力弱,尚未形成上下游关联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产业链的较低层次,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高精尖领域产业基础和技术薄弱;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缺乏,产学研用融合度还不高,科技成果没有实现有效转化。

面对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牟定县全面适应、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三、“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建议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为抓手,以发展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和循环经济示范产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基地,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重大示范项目,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汇聚一批创业创新人才,搭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牟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创建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到2020年,培育发展 5户骨干企业,力争打造 3条亿元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产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长 1倍,突破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 2个百分点,到2020年底达到15%以上。力争新能源、新材料两个产业产值分别超 10亿元5亿元,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和生物产业等两个产业产值分别超 15亿元。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以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等领域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依托骨干企业,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明确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路线,开展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延伸拓展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一)新能源产业

依托资源禀赋,结合发展需要,坚持稳增风光电装机,强化新能源消纳和转化利用,加大电力外送,稳步开发生物质能,不断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新能源装备集成化发展。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发展智能电网,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培育新能源关联产业,实现新能源优势资源有效转化。

风力发电。积极推进飒马场、蕨菜山、大弯山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力争建成4个二十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推动腊湾、古岩、三江口、云龙山、中屯村等地分散式风场开发建设,在飒马场布局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互补发电基地。通过大规模开发建设风电,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建设大型风机研发平台,实现大型风电技术装备成套化、集成化、规模化。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牌坊太能光伏发电站、香烟树太能光伏发电站、官河太能光伏发电站、华星太能光伏发电站、石头河太能光伏发电、福龙太能光伏发电站、摩梳田太能光伏发电站、西山寺太能光伏发电站、戌街太能光伏发电站等9个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在等光热条件较好的新桥镇、凤屯镇、江坡镇、共和镇、戌街乡等乡镇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工程。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装备研制和产业化,由光伏发电组件向发电成套设备延伸。加大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构件、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及太阳热能民用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提高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全县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20万千瓦、光热发电20万千瓦。

生物质能。以生物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综合利用为重点,研发高效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开发多联产技术,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推动生物燃料产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质全链条综合利用。加强生物质能技术原料供应从以传统废弃物为主向利用新型资源转化。科学开发、引进、种植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宜的能源作物,适度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直燃发电。

智能电网。围绕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县内供电电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需求,大力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研发,尽快研究解决光伏发电等各种发电系统的接入障碍,提高容许各种不同类型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接入能力,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安全供给能力。

(二)培育生物产业

以重点企业、技术产品、生物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通过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生物食品、生物材料及生物农业,推动我县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药材种植。围绕牟定自然资源,种植灯盏花、石斛、滇重楼等特色天然药物资源,以GAP规范种植为基础,打造从特色天然药物GAP种植基地建设→以灯盏花、石斛、滇重楼等特色天然药物为主要原料,形成以骨干加工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支撑,科技创新体系为保障,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深度挖掘具有显著疗效的名药名方,全力推进以灯盏花、石斛、滇重楼等特色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主导的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和优势产品二次开发创新,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的转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充分利用和挖掘优势资源,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药物中间体系列产品研发力度,构建从“药物中间体基本原料→药物中间体”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开发优质特色产品,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药物。积极进行行业研究,从资源、科技创新、环境挑战、现有新兴市场趋势等方面密切跟踪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找准定位,注重品牌推广,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优秀管理团队,打造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形成药物中间体产业完整产业链。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培育建设葛根、金银花、重楼、板兰根等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中药材种植区域布局,提高中药材产地初级加工水平,推动全县道地中药材基地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全州中成药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材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制药手段,开发现代中药新药及天然药物,重点发展保健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逐步健全现代中药物流体系,提升市场交易的现代化水平。

生物食品。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发展发酵产品、生物基产品。通过现代发酵工程和新型提取工艺发展氨基酸、维生素、脂肪酸、多糖等多种高附加值的药用/食用的发酵产品和天然提取物;提升酿酒、酿醋、制酱等传统发酵水平。发展有机酸、多元醇等生物基化学品、天然功能化学品以及聚乳酸等新型可降解生物质纤维与生物塑料。开展固定化、高活性和稳定性等工业酶制剂研究,发展高效工程催化菌株,利用绿色生物催化工艺,改造食品、轻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发展高效生物反应器、分离介质和设备、在线监测控制装置、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等生物制造装备。

立足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加快推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与新型发酵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提高生物基产品的经济竞争力。重点推进牟定腐乳、玫瑰、葛根、酱菜等生物基新型发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水平,推动生物基产品及其衍生物做大做强。以“一镇一园一街“规划为引领,加快“牟定腐乳”品牌打造及产业升级,力争到“十三五”末,把牟定腐乳培植成产量3万吨、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重点特色产业。以云南三福工贸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葛根种植基地3000亩,年收购葛根7500吨;新建年生产加工葛根面条3000吨、葛根营养餐600吨、葛根酒200吨、葛根粉100吨、葛根含片10吨、葛根花茶10吨生产线;建设种苗培育及种植实验基地。带动农户葛根散种1万亩以上。以云南牟定太极食品有限公司年收购加工生物发酵酱腌菜40000吨为依托,发展粉干青菜10000亩以上种植基地,加快生物发酵酱腌菜系列产品开发。以云南牟定恒润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玫瑰种植基地5000亩以上,并加快玖瑰系列产品升级换带。

生物材料。大力推进生物塑料、生化纤维、新型环保涂料等生物基材料的规模化发展与应用。加快构建典型生物基产品的产业链,推动集聚发展,初步形成生物基产品规模化发展能力。以楚雄德尔思紫胶有限公司为引领,加快生物材料业发展。积极争取牟定县年产4000吨紫胶深加工产品产业化建设项目,实现年产食品添加剂脱蜡漂白紫胶400吨,改性紫胶产品紫胶基钢结构防腐剂3600吨,实现紫胶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品、污水处理、产品研发及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适宜区扩大紫胶树种植规模,为紫胶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基地。

生物农业。加强高产优质多抗多生态玉米、水稻和杂粮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优质果蔬集约化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特色杂粮生产和加工综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畜牧、牧草新品种,推进特色杂粮生产向优质、安全、生态、高效发展。大力推动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兽药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撑。加快扶持和培育一批育种创新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路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三)新材料产业

以资源优势为支撑,做大资源类深加工新材料产业规模,推进新兴新材料产业化发展,发展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研发一批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材料产品,加快推进牟定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依托我县稀贵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富集的基础和优势,以引进大型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为重点,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延伸拓展产业链,完善优化产业配套,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大新材料技术攻关和研发,加快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拓展新材料应用领域,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有色金属新材料。围绕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戌街有色金属新材料和黄龙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铜钴及氧化物粉体材料,镍钴高纯金属、高性能合金、粉末冶金等镍钴新材料;开发贵金属医药中间体、高纯贵金属、贵金属粉体材料以及贵金属催化剂等系列产品,形成以镍钴铜为主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稀土新材料。发挥云南迪晟稀土控股牟定贫铁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稀土加工分离的优势,以稀土功能材料为重点,加强高端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做精、做优、做细稀土加工分离产业,拓展稀土新材料应用领域,促进稀土加工分离材料向高端产品延伸。重点发展稀土研磨、贮氢、永磁、发光等稀土功能材料,实现由生产稀土分离产品向生产高端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转变,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稀土材料及其应用产品产业链。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依托我县高岭土、石墨矿富集的优势,择优发展新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新型高性能功能陶瓷材料、石油压裂支撑剂和节能环保用新型陶瓷材料。重点发展镁钙质、镁钙锆质等不锈钢用绿色耐火材料,碳化硅质、氮化硅质、氧化锆质等煤化工用高温、耐磨材料,陶瓷纤维等建材行业用高性能耐火材料。加快煤系高岭土新型煅烧工艺开发与关键设备产业化,重点攻克超白、改性等煅烧高岭土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煤系高岭土深加工新产品。加快发展人造金刚石、高纯超细石墨等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重点推进建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工艺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能、节材、轻量化、高品质新型绿色建材产品。依托我县花岗岩矿资源优势,开发建筑建材装饰高端材料,在牟定县工业园区戌街片区兴建牟定县戌街乡花岗岩园区,布局免烧砖、人行道板砖等应用产品项目。加快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绿色环保的新型保温墙体材料的开发。加快开发复合陶瓷、自增强碳化物陶瓷、自增强氮化物、硼化物陶瓷等高性能结构型陶瓷材料的开发和推广运用。

(四)循环经济示范产业

循环工业。在工业领域全面构建循环型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废金属资源再生利用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重金属及稀有金属回收能力。支持研发报废汽车拆解处理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围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产品及废旧设备回收利用,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机等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环保型废橡胶废塑料高值化利用集成技术,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快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提取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建材产品的技术水平,强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全面推广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垃圾衍生燃料产品开发利用。鼓励发展薯渣、药渣生产生物有机肥、制备蛋白饲料、屠宰加工下脚料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抓好“城市矿产”和“工业固废”两个示范园区建设。

在牟定工业园区黄龙山片区规划布局以“城市矿产”为主的循环济产业,签约引进企业建设“云南滇中产业新区牟定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主要建设示范基地研发中心、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系统、年处理2000吨废旧橡胶轮胎裂解生产线、年拆解汽车5000辆的报废汽车拆解线、年处置3.2万吨废玻璃再生资源化处理生产线、年处理30万台/套废旧家电拆解处理生产线,概算总投资1.41亿元。

在新桥片区规划布局以“工业固废”为主的“牟定滇中工业及城市固废循环利用示范园项目”,依托云南创鑫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铅冶炼、电解锌、硫酸锌、电解铜、多金属、回转窑、氯化铵钾七个生产系统,具有年综合处置工业固废10万吨、回收有色金属产品15000 吨的生产能力的优势,建设形成三大产业链,即:含锌铅固废无害化处置与综合回收产业链、铅锌深加工产业链、油废催化剂循环利用产业链,规划总投资100亿元。

循环农业。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领域,重点构建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

循环服务业。以园林县城创建、生态县、生态乡镇创建为核心,以推进绿色建筑、绿色材料为重点,构建宜居生态城市,逐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依托乾泰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推进城镇建设绿色循环化。以化佛山、庆丰湖为核心,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建设集休闲、养生、文化娱乐、生态环保、种养结合、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农业园,推进服务业的链式发展,引导低碳旅游、绿色商贸、绿色消费。

(五)“互联网+”与大数据产业

实施“互联网+”。重点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公共安全、高效物流、现代商贸、便捷交通、绿色生态、文创媒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使“互联网+”成为改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基本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推进牟定电子商务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业与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大数据应用与云服务业。大数据应用,重点夯实大数据发展承载基础,加快资源建设整合,推动共享开放开发;重点推广大数据在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创新应用;重点发展壮大大数据产业,开展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支持拥有规模数据的企业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一批大数据云平台。积极发展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外包服务,建设包含人群集聚、智慧旅游等大数据服务开发平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培育信用信息服务业。

云服务业,围绕政务、工业、农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建设区域公共云服务平台,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建设牟定县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实现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促进各类信息系统向云计算服务平台迁移,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产业。智慧城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区域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视频监控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推动构建智慧城市感知、支撑、服务三大基础平台;推动公共安全、养老及社区服务、健康医疗、社会保障、优质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智慧应用。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措施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本集聚,以大平台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完善产业链,抢占技术、市场、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基地

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围绕产业发展潜力和新模式、新业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新生产业聚集区,按照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发展需求,推动创新要素、骨干和配套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主办单位: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单位地址:楚雄州楚雄市阳光大道283号 邮政编码:675000

制作维护: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滇ICP备16006449号-1    滇公网安备 53230102000290号